罗仙平 矿物加工理论与工艺、化学选矿及生物选矿

罗仙平,男,1973年3月出生,汉族,湖北仙桃人。
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
1999年7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矿物加工工程与环境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担任了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工程研究院院长、稀土学院院长兼任科技处副处长、中国稀金新材料研究院院长、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现任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温和瑞 功能配合物、功能分子材料、稀土材料化学

温和瑞,男,汉族,1963年9月生,江西宁都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20年5月起任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主要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功能分子材料化学,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又红又专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励。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江西省“5511”重点研究计划等省级项目多项。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 Inorganic Chemistry, Dalton Transaction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论文他引千余次。

先后在赣南师范学院和南京大学学习,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英国普利茅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8年05月至2019年02月 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2019年02月至2020年5月任井冈山大学党委副书记。


杨斌 稀土难熔金属材料、稀土磁性功能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及加工技术

男,196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赣县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
现任江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先后于中南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有色金属新材料开发与新技术、新装备研究。

1985年,中南矿冶学院材料系压加专业毕业后参加工作。

1985年7月至1991年8月,江西冶金学院冶金系工作。

1994年,中南矿冶学院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

1994年03月至1997年10月,在南方冶金学院材料工程系工作。(其间:1997年,任江西理工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2001年至2007年06月,任江西理工大学科技处处长,

(其间:2003年至2005年曾兼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2002年,就读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工程专业博士。

2007年06月至2008年12月,任江西理工大学校长助理;

2008年12月至2015年07月,任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2011年10月至2012年09月,在加拿大光源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访学一年;

2015年07月至2020年05月,任江西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2020年05月,任江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马胜灿 稀土磁性相变材料及其物理效应;纳米磁性材料制备及其功能性质;磁性薄膜制备及其物理性质;稀土磁性拓扑材料;稀土磁电/磁介电材料

男,1972年09月生人,江西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领军人才,江西省稀土磁性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赣州市稀土磁性功能材料与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磁相变材料与磁电效应方向学术带头人/团队负责人。。

2011年6月获得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到南昌航空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工作,创建磁性材料与器件实验室。

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到台湾中正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

2014年12月晋升副教授,并被评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6年9月进入江西理工大学工作。

2017年1月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

2017年12月破格晋升教授,同年入选赣州市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和江西理工大学清江学者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2018年度江西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度赣州市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2020年获批江西省2020年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领军人才项目。

沈保根 新型磁性功能材料的结构、相变、拓扑磁性和磁畴结构;新型稀土永磁材料探索和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男,1952年9月生于浙江省平湖市。

中国科学院院士,磁学和磁性材料专家,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科学院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专业委员会主任。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现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凝聚态物理中心副主任、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稀土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项目副首席专家,并任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主任;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磁学分会秘书长;

《物理学报》等6本杂志的编委。

张洪杰 稀土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教育背景

1974.09-1978.02 北京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 理学学士学位

1982.02-1985.02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无机化学 理学硕士学位

1989.09-1993.10 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固体化学、材料科学 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1978.02-1982.02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催化研究室 稀土催化 研究实习员

1985.02-1989.09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稀土研究室 稀土发光材料 助理研究员

1993.10-1994.10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稀土研究室 稀土发光材料 助理研究员

中科院稀土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94.11-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1996-11-2006.12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研究员 中科院稀土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 主任

1998.01-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1998.03-1998.04 日本东京大学 JSPS客座教授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研究员

1998.09-1998.12 香港城市大学 客座研究员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研究员

2000.06-2006.09 法国Clermont-Ferrand大学 客座教授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研究员

2000.06-2014.01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所党委书记

2003.11-2008.12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研究员 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 长春应化所党委书记

2007.01-2014.12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3.12-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11- 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6.01-2020.03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7.09-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理事长

2019.09- 清华大学化学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叶信宇 稀土荧光材料,相图与热力学,半导体发光材料

1980年生,工学博士(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江西理工大学稀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留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现任国家离子型稀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西省稀土荧光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西省稀土学会稀土应用分会副主任委员,《发光学报》青年编委。


1998-2002 安庆师范学院,理学学士


2002-2005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理学硕士;


2005-2008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学博士;


2008-2010 历任江西理工大学讲师、副教授;


2013-2014 美国 ThePennsylvaniaStateUniversity,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受聘Visiting Scientist


2011-至今 江西理工大学稀有金属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


黄小卫 稀土冶炼、分离提纯及稀土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研究、产业化开发及推广应用

女,1962年1月29日出生于湖南省临澧县,有色金属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稀土冶金与材料研究、工程化开发与应用。

1979年9月,进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学习。
1983年7月,从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所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1983年7月至1993年11月)、高级工程师(1993年11月至1998年9月)。
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7年3月,担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至2015年11月)
1998年10月,担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1年12月,担任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03年9月,在东北大学攻读冶金工程博士学位。
2008年7月,从东北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2010年4月,担任先进稀土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2012年3月,担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冶金材料应用研究所所长 。
2014年3月,担任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同年,获得中国首届“杰出工程师奖”。
2015年6月2日,进入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第二轮评选。12月担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首席专家。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

干勇 主要从事钢铁冶金领域连铸工程与新技术基础理论、技术集成研究和近终型连铸、高效连铸等方面的工程开发及推广工作。在凝固理论、结晶振动优化、连铸保护渣、电磁冶金、计算机仿真等方面做了深入的工作,在高效连铸、薄板坯连铸工程化方面取得较为系统成绩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博士生导师,钢铁研究总院工学博士。

1947年08月03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

1965年09月—1970年08月,在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就读大学本科,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70年08月—1979年08月,在四川内江电力修造厂担任技术员。

1979年09月—1982年06月,在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炼钢专业攻读硕士,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83年03月—1987年12月,在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钢铁冶金专业攻读博士,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88年01月—1993年10月,在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炼钢室工作,并担任室主任。

1993年11月—2001年03月,担任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副院长。

1994年11月,出任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01年04月,出任钢铁研究总院院长;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06月,当选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主任。

2009年06月—2011年08月,担任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2010年06月—2014年06月,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研究员。

2012年04月,出任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 。

2012年04月,出任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第一任会长。

2019年04月,受聘为株洲火炬安泰新材料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

2023年11月3日,受聘为中共河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

杨春和 盐岩水溶法建腔与油气地下储备的理论和技术

男,1962年1月16日出生于江西丰城,岩石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盐岩水溶法建腔与油气地下储备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1962年1月16日,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

1979年—1983年,就读于江西冶金学院(现江西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3年—1986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地质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6年,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所长助理。

1996年—1999年,就读于美国内华达大学(University of Nevada)采矿工程系,毕业并获得地质工程博士学位。

200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8年,牵头申请的国家973项目“能源储备地下库群灾变机理与防护理论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并出任首席科学家。

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首批镜头中最美科学家视频人物。

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22年11月25日,杨春和院士受聘华中科技大学。

2023年5月18日,香山科学会议第748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杨春和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严纯华 稀土分离理论、应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

男,汉族,1961年出生于上海,江苏如皋人,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兰州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稀土分离理论、应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对中国稀土分离工业发展和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1961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川沙县,籍贯江苏如皋。

1978年7月,毕业于上海川沙县中学(现上海市川沙中学)

1982年7月、1985年7月和1988年1月先后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8年2月,开始留校工作,历任北京大学化学系讲师(1988年)、北京大学副教授(1989年)、北京大学教授(1992年),任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稀土生物无机和材料化学联合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

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3年11月,历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党委组织部部长。同年,被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6年10月,任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7年12月,任兰州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dfdsf 所学专业

dsfew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e

cc dsfdsfsdfsdf

sdfdsgwerwddsfdsf

ss php一流

dfdfdsfdsfdsfds

张文海 有色冶金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

张文海(1939.02-),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工程设计大师,现任江西省科协副主席,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设计师。长期从事有色冶金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国家优秀计算机工程软件金奖、香港刘永龄奖、国家有色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等。为确立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先进的强化冶金技术格局,实现清洁生产做了重要工作。2000年当选国家建设部国家工程设计大师,2009年被评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最有影响的30位人物之一。

专家 php一流

sdfsdfdsf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21025988号-2